“我们国家在氢能燃料电池的标准化,大概有四个组织,第一个是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第二个是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42),第三个是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4),第四个是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聪在“第三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氢能分论坛”上发表了以《氢能标准化概况》为主题的演讲。

首页 > 报道 > 正文

中节能氢能专委会马林聪:国内外氢能标准化概况

2021-04-09 18:30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我们国家在氢能燃料电池的标准化,大概有四个组织,第一个是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第二个是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42),第三个是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4 ),第四个是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聪在“第三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氢能分论坛”上发表了以《氢能标准化概况》为主题的演讲。

点击查看大会全部直播》》》

马林聪.jpg

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聪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交流有关氢能方面的情况,我主要侧重于标准化工作。这两年在咱们中国氢非常热,体现出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对氢能的重视,也反映了我们的追求创新,这个能力非常强,动作也非常快。

在2006年至今,我国的产业政策当中,重要政策文件当中都提到这个事。伴随着各地方,省一级,市一级,有的甚至到区一级的政府,很小的一个市,都在研究氢产业规划发展。

目前在咱们国家,有24个省,46个城市,100多个地方的政策,都对氢方面开始做规划。

大家都知道佛山引进了巴拉德的燃料电池以后,组装汽车,现在还有有轨的电车,做了很多示范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支持了佛山成立一个绿色创新研究院,主要是做氢能研究,去年年底已经验收了,把整个配套需要的技术标准都做好了。应该说发展的很快,但现在氢能有一个问题,虽然现在很热,但大家既要看到氢发展的潜在潜力和未来美好的远景,更要看到现在现实的问题和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现在佛山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氢源,上了那么多项目,氢源哪儿去了,从外地运,没有经济性,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山东、安徽、湖北、四川,辽宁、山西、陕西,等各个省基本都在盯着氢能发展,都在进行规划,都在进行战略布局。

咱们中国氢能这么热,但有一个特点,大家都围绕交通领域发展。我也很理解,汽车产业是大产业,能够把电堆用上去,这个产业将来是非常大的,商业价值也非常大,所以大家都盯着这块。我国目前形成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情况,大概这么几个方面。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加氢站130座以上,其中61座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共计52座。

燃料电池车的产量情况,2019年有3000多辆,但是乘用车很少,个别也有在研究的,主要集中在公交车和物流车,这是一个闭环系统、管理系统比较好管理,这块发展容易一些,大家基本都在这个方向发力。

另外,在分布式热电联动系统当中,目前这两年也国内开始起步了,开始在研究这些事。这方面在日本发展很快,日本氢已经进入家庭,它有很好的管道输氢,把氢转换成相关的热力或者能源来使用,目前已经有成套的样板,成功的经验了。科技部最近这段时间正在做一个战略规划,还没出台,就是中国要搞几个试点,也是氢进社区,现在各省都在科技部门申报。我们氢能专业委员会也在向日本了解日本进家庭以后整个是什么状态,技术上、设备上、管理上是怎么运行的,我们也在跟他密切的接触。习总书记去年9月22日提出“3060”目标,要求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要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氢能应用是个很好的方法,要能进入家庭当然非常好,非常清洁,但这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需要解决。日本、欧洲都有成功的经验,我国有些地方也开始重视起来,国家科技部门开始在研究政策。

在氢的应用方面,大家可以看到近三年我们国家主要集中在汽车方面,我们眼光要放的更宽一点。

液氢在中国发展很滞后,只在军工上有液氢。北美日产470吨液氢,亚洲才30多吨,我们国家才4吨。液氢方面日本比我们做的超前。怎么液化,如何运输,到码头上如何卸,都是有很多技术关键点在里边。我们现在开始有人注重液氢了,当然如果液氢能够把技术解决好的话,它的运输成本,各个方面都是非常有优势的。

另外,这都是在能源领域的使用,日本不光是这方面,日本在氢健康,氢医疗方面也有很多动作,比如富氢水、氢医疗,日本这方面发展得都很快。在氢的应用方面,中国人要把思路打开一点,不要都盯在汽车上,它有很多领域,领域有的大有的小,但都有很有潜力的应用。

另外,这两天我看到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专门开了一个氢医学方面做研讨会,这是可喜的现象。过去在医药上也有使用氢的,但是这么集中,专家们专门研究这件事并不多,现在开始大家对氢的热度上来,大家都开始重视了。这里有好多科研的问题,理论的问题,设备各方面需要创新,需要攻关,有许多事情需要做。

氢能标准化方面,由于技术发展很快,所以技术要产业化,没有标准肯定不行,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在国际上有两个标准化组织,ISO和IEC,五个技术委员会,跟氢相关联的比较密切,其他国家,像美国标准化协会是ANSI,还有加拿大的,欧洲的,英国,德国的,都有涉及氢的一些标准的事项。

国际整个标准数量情况现在是这样,并不多,还没我们国家的标准多,IEC才十几项,日本稍微多一点点,欧洲十几项,我们九十多项,这些标准中,安全、基础、检测这些方面多。

咱们国家氢标准情况是这样,我们全国有将近一千多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有工作组,加到一起,现在大概有四个标委会主要涉及到跟氢关联的,氢标委会我在当主任,秘书处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我们主要做氢能源方面,安全管理标准,国家标准,这是由我们牵头来做的。还有燃料电池,和液流电池。另外汽车,汽车用了这个电流之后,整体体积当中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标准化的,由全国汽车标委会。还有气瓶标委会,产品,检测,还有它的质量要求,都需要有技术标准的。另外还有相关的技术委员会也承担了有关联的一些标准,大概国内组织这样。

我们这个委员会专门把涉及氢的标准体系做了梳理,大概八个方面,基础管理,质量,安全,氢工程建设,制备和提纯,还有氢储运与加注,还有氢能应用,还有氢相关检测。我们只是围绕氢气或者液氢这个角度来说的,其实液氢的贮存和输送过程当中要好多设备,加氢的压缩机,这些装备都不在这里,有好多需要标准化的设计,我们把这个体系梳理出来。

目前咱们国家有国家标准95项,大概构成有汽车的、氢能的、燃料电池的、气瓶的。刚才有同事告诉我说,有家企业能生产车载气瓶了,气瓶标准刚批了一个国家标准,是由气瓶标委会来做的。但是我们国家气瓶发展不了,刚刚听说上海能生产了,但是碳纤维都是进口的,我们就是组装。但是我们要从材料到成品都我们自己能干,那才叫真正的中国产品,所以我们光组装不行,组装总是被别人卡脖子的。

这是标准的目录,我就给大家展示一下。国家标准委在佛山批了一个基地,去年整个基地验收完了。另外后续这个平台还在用,包括人才平台,信息平台都把它建好了,还有些管理性的东西,对于各地方发展氢能都有借鉴的作用,大概建了六个平台。将来大家有需要,跟我们专委会联络都可以,大家可以共享这些力量,对各地发展都有好处。

另外中国节能协会氢专业委员会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很多单位都成立了氢方面的一些组织,但还是太少了。佛山成立一个研究院,南京PGO,原来搞光伏的,它也成立氢能研究院,中国氢能联盟,长三角氢能产业技术联盟,广东省氢能产业联盟,四川省氢能产业联盟,还有很多涉及到氢方面的组织,所以我们专委会也应运而生,我们也组织有关的力量,大家共同开展一些行动。中国节能协会氢专业委员会,围绕着“一横、两纵、三平台”开展工作,包括专题研究,标准和认证,另外宣传培训、国际合作、绿色金融等,我们也想探讨一下,组织大家一块推进氢能的发展。

氢能专委会了解全球现在的发展状态,还有权威智库,还有服务平台等等。政策研究我们做的比较多,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对于氢能发展,各方面做的一些政策我们都密切跟踪,有的甚至参与。认证和标准方面也组织力量一块参与,还有组织各种活动,类似咱们今天这种活动,其实很好,在我们这个产业发展起步过程当中多组织这样的研讨会,大家在一起多交流思想、信息,对大家决策产业布局来说很有好处。

再给大家提一点,既要看到氢这个产业很好,也要想到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低成本氢的制备问题,比如佛山这个问题,找不到氢能源了,所以要再把思路拓宽一点,氢能可以有很多用途。

另外,在汽车用的电堆,还有整个汽车运输过程当中涉及到设备、部件、材料,我们自己能做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电堆里边很重要的铂,贵金属,比黄金还贵的东西,全球3.1万吨总量,有人算过,把这3.1万吨全部开发出来,用于电堆里使用,只能供6000万台汽车使用,你说氢燃料汽车怎么发展。如果找不到把它替代掉的催化剂,我估计这个资源就支撑不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永续发展问题。实际国内的同志们要很好的去研究,这里边不是没有替代,肯定有,但什么时候能发现这就不好说了,但大家要努力,要意识到这里面的问题。

氢应用的多样化技术路线。氢作为替代一部分燃料燃烧的,这都是一些思路,另外我们在运输储存设备的研制,低成本问题上,我们现在都存在差距。可以这么说,整个氢的产业链上,我们目前被别人卡脖子的事还大量存在,所以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最后,中国氢作为能源应用,特别民用方面,以及更广泛的氢应用起步晚于了发达国家,我们在氢能全产业链的科研、技术开发、设备制造、材料、储存、运输等环节,还是许多需要攻关的难点。强烈建议国内有志于氢能产业的机构,携手合作,创新突破,为氢能及氢的广泛应用贡献中国人的智慧,惠及社会、经济和人民。谢谢大家。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发言为北极星电力网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如需转载请完整转载全文不允许删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