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上市的新车和一些研发已经进入后半程的车辆,更换电池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现在更换电池有点不太实际,电池目录也在持续更新,后续可能出现转机;而一些刚刚开始研发的车型,只能尽可能在已经公布的电池目录中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传言中要在8月份公布的第五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迟迟未能出现,让原本躁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市场 > 正文

韩国电池未进推广目录 新能源车企遇尴尬

2016-09-06 14:27 来源:汽车产经网 作者: 白朝阳

已经上市的新车和一些研发已经进入后半程的车辆,更换电池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现在更换电池有点不太实际,电池目录也在持续更新,后续可能出现转机;而一些刚刚开始研发的车型,只能尽可能在已经公布的电池目录中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传言中要在8月份公布的第五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迟迟未能出现,让原本躁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变得愈发不能平静。

在今年4月29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以及动力电池新国标后,江淮等新能源主流车企就接到工信部的通知,要求在两个月内按照标准对所使用的电池进行升级。

由于前四批电池公告目录中,江淮、北汽、上汽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日韩电池都没有入围,所以两个月的调整理论上包括电池供应商的切换。

三星、LG等电池供应商未能进入“目录”,江淮等使用这款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也不再享受相关优惠与补贴政策,而在当前依靠政策推动的市场环境中,无法得到补贴意味着丧失竞争力。

电池“限韩令”真的存在吗?

从2015年11月发布的第一批目录开始,直到2016年6月份发布的第四批目录,三星、LG等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始终未能出现在目录上。按照规定,采用没有进入目录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将不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这也意味着一些车企可能不得不放弃三星、LG等韩系动力电池。

有媒体表示,动力电池规范目录“有点针对韩国企业的意思”。2016年9月3日,在天津泰达论坛上,当谈到韩国电池未进入目录一事时,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讳莫如深,表示“不做评论,最好问政府官员。”而工信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也婉言拒绝了采访。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位领导则表示,“经济问题有时候也是政治问题,但即便是和政治因素有关,这也无可厚非。”他说指的政治因素是韩国政府一意孤行部署“萨德”导弹,致使中韩关系大幅度退坡。

不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认为,国家这么做完全是出于保护本土电池企业,“没有听说对韩国企业有什么特别的对待,只要通过标准就行。”

尴尬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汽车产业不但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与中国不同的是,韩国本土的汽车市场规模很小,其汽车产品以出口为主,而中国恰恰是韩国汽车工业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如果因为韩国企业错失市场,那么对于韩国的汽车工业而言,将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事实上,在所谓的电池“限韩令”下,中国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国内60%左右的大型乘用车企业都选择了三星SDI和LG化学两家公司作为供应商。尽管国内市场的动力电池企业为数众多,但能够真正满足下游企业技术要求、能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的供应商却并不多。

此前,江淮汽车iev4采用的是国轩电池,iev5开始采用天津力神电池,iev6则升级为三星电池。而吉利新能源产品采用了部分LG的电池。

上汽最新的一款新能源汽车,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的插电式强混版本eRX5也有着类似的尴尬,按照原计划11月上市。如果无法获得补贴,整车就会毫无竞争力,上汽数亿的投入都可能打了水漂。等切换电池以后再上市,恐怕已经贻误了销售良机。

本来预计8月份公布的第五批目录未能如期公布。韩系电池企业能否进入此次名单,成为第五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的关注点。但是,上述多位官员和学者对此并不看好,但也认为远没有到媒体所说的“韩系电池将告别中国市场”的地步。

据了解,LG未能满足要求,关键是《通知》要求电池在国内制造和研发,目前LG、三星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之中。韩国电池要获得官方认可,估计需要更长些时间。

“这也提醒企业要在供应商选择上,不要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表示,苹果公司电池供应商也会同时选择索尼、韩国三星等多个企业。

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已经上市的新车和一些研发已经进入后半程的车辆,更换电池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现在更换电池有点不太实际,电池目录也在持续更新,后续可能出现转机;而一些刚刚开始研发的车型,只能尽可能在已经公布的电池目录中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延伸阅读:

第五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4大猜想

原标题:韩国电池未进推广目录 新能源车企遇尴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