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促储能产业探索新路径,新能源+储能、分布式储能规模化将成为储能市场发展趋势。

首页 > 储能 > 储能市场 > 分布式能源 > 报道 > 正文

深度观察|双碳目标促储能产业探索新路径

2021-04-28 09:33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赵雅君

“随着国家将储能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储能已成为能源互联和智能化体系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未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消纳,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趋势下的储能市场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催生对大规模容量储能的需求,存储容量大、持续放电时间长、系统效率高、循环性能好的储能技术将脱颖而出。二是能源互联网趋势下,分布式储能规模化应用将进一步加快。”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4月14日举办的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表示。

储能行业发展“风”起

“十三五”时期储能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5.6吉瓦,占全球的18.6%,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1.56吉瓦,新能源配置储能应用占新增总装机规模的40%,与此同时,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用户侧储能应用到电网侧储能爆发,再到可再生能源储能成为发展趋势,储能技术在各领域寻求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创始人、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俞振华表示,碳中和已经成为时下国内外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各国政府陆续推出的碳中和目标也将成为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储能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政策机制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需要顶层设计,需要适应市场机制的商业模式。2021年储能行业“风”起来了,这个“风”是来自风光储,来自电力体制改革,来自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

“在过去十年,储能整体的发展步伐比较慢,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近两三年,储能的发展开始步入了快车道,企业储能业务实现翻倍式增长。横向来看,目前国外的业务发展更快。但在国家双碳目标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指引下,可以预见,国内的储能业务发展也会步入快车道。”宁德时代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谭立斌说。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四雄认为,为实现双碳目标,清洁能源革命势在必行,风电“反负荷”特性强,光伏波动性更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平衡,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瞬时动态平衡和短时能量平移的重要手段,愈来愈显示出优势。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尹韶文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比亚迪支持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方向——‘1+2’策略助力储能实现产业化。‘1’是指核心产品作为技术平台和商业化载体,‘2’是指两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向,安全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时储能做到安全才能走得远,只有成本降下去,才能应用得广。”

还需建立储能市场化长效机制

“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这个判断没有变。虽然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得到业内更多关注,但是储能发展还存在多重挑战,首先储能技术在规模成本寿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要求。第二储能产生的安全和标准体系仍需继续完善。第三储能市场地位需要进一步落实,稳定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表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新能源发展既要考虑到各种能源品种的合理搭配,还要考虑到各种储能方式的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布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电网调节能力、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目前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特别是储能行业自身也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总体成本偏高、应用场景洞察力不足等问题,只有储能具备了经济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说:“对于储能的发展,一要尽快出台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二要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把新型储能纳入到规划设计中。三要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问题。”


原标题:深度观察|双碳目标促储能产业探索新路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