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0日,内蒙古工信厅印发关于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意见稿提出,大力发展以数据中心为重点的大数据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自治区丰富的能源储备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经济发展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政策 > 正文

内蒙古“十四五”发展数字经济工业领域研究报告:鼓励数据中心UPS加大锂电池应用

2021-03-31 09:17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0日,内蒙古工信厅印发关于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意见稿提出,大力发展以数据中心为重点的大数据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自治区丰富的能源储备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内蒙古将夯实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为主体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鼓励其他盟市开展大数据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新型数据中心建设,鼓励数据中心UPS加大锂电池应用,推动用独立于IT机架的独立式区域框架系统建设数据中心,提高区域部署的效率,鼓励运用间接风侧换热取代水侧换热,改善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方式。

关于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工业领域)

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各盟市工信局:

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托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报告》。为了使课题成果成为科学合理指导全区“十四五”工业领域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依据,现将征求意见稿发给大家,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请各盟市工信局将本地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整理成书面材料加盖本单位公章后同电子版一并于2021年4月9日前报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

联系人:白乌日汉

联系电话:0471—6919176;

邮箱:15754711419@163.com。

邮寄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9号自治区财政厅1802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2021年3月29日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征求意见稿)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〇二一年三月

前言

当前,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融合,全球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互联网思维扩展到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球产业结构、产业链分工布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和重组。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多项关于提振制造业的政策和措施,意在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制造业。

反观国内,伴随着我国工业化整体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传统比较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际市场需求放缓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已有所减缓,呈现“三期叠加”的新特征,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工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内各省市纷纷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动落实“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战略,把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贵州、云南、湖南、安徽等省先后提出“工业强省”战略,不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受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托,对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开展研究,经过前期实地调研走访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包头、鄂尔多斯等主要城市、20家典型企业以及召开多次各级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参与的座谈会,对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十四五”期间是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发展的关键期,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工业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助力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化、服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末,借助工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起高端智能、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工业发展体系。

一、研究背景及范畴

(一)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引擎

1.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选择

全球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新高地,数字经济在主要经济体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逐年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渗透,各国对数字经济技术、产品、业态等的认知随之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展。各国政府将数据视为战略资源,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将发展数字经济升级为国家战略,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等环境,增强本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

2.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从战略层面支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据《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35万亿元,同比增加3.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4%。2016至2018年,数字经济连续3年维持20%以上的名义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十余个百分点,为换挡阶段的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3.内蒙古自治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为顺应全球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内蒙古自治区于2020年1月印发《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对全区数字经济发展作出部署,要求“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政务建设四个重点任务,让数字经济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数字基建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

数字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从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的全面向好向快发展。

1.5G与数字基建

5G是数字基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通信基础设施,不但可以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其他基础设施提供重要的网络支撑,还可以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快速赋能给各行各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5G技术与领域结合,探索其运行效率和可服务性的提升,进而带来生产、销售等领域商业模式的变革。

2.大数据中心与数字基建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升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以数据中心为重点的大数据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自治区丰富的能源储备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以大数据中心带动产业聚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聚集带动人才聚集,以人才聚集促进产业发展,构建循序渐进、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3.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基建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再次写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为更加全面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4.人工智能与数字基建

计算能力的提升、学习算法的突破、人机交互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人工智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工智能作为极具颠覆性和革命性的技术,正不断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随着技术、算法的创新和突破,人工智能在金融、零售、制造业、医疗、安防、交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人工智能本身的迭代速度也在持续加快,并正在由专业型向通用型转化,从而引发行业与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数字经济是驱动自治区换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当前,全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然而区域产业格局未定,为自治区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赢得了战略机遇期。

1.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自治区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切实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

助力自治区企业稳产达效,是稳定企业就业、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也是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基础。发展自治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产业数字化推动自治区如包钢、稀土公司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以数字化产业激活民营经济市场活力、释放市场发展潜力,聚焦先进制造业、新型产业等领域,通过投资推动一系列城市类、工程类、制造类数字化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市场活力、拉动自治区经济有效增长。

2.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自治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产业链条较短,新产业新动能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城市综合优势和优质资源尚未完全发挥。依托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钢铁、铝业、化工等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和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数字化场景、数字工厂、数字制造,让传统产业“强”起来。

依托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等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打造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加快发展数字化平台经济,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创新发展新商业模式,让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起来。

依托数字经济,支持服务业创新发展,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促进生产、生活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信息、资金、人气、商品等要素聚合,让服务业“火”起来。

依托数字经济,实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的城市整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打造自治区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模式,推动自治区“五化”融合高质量发展。

3.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自治区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开放,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可以进一步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通过建设并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进一步便利和推动国有、民营企业及高校合作共赢。以“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和“一机集团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动,整合企业及高校的创新资源,加速产业改革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对国有重点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及提升,提升传统企业的研发活力和创新能力。以稀土高新区、内蒙古软件园、云计算中心、包头大数据创新产业园为依托,形成支撑自治区发展的技术企业集群。通过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吸引优质企业落地自治区。

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形成并对外输出矿山开采、钢铁生产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口岸+园区+产业链新格局,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二、工业数字经济的内涵分析

(一)工业数字经济的定义

工业数字经济是数字经济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畴。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信息技术与实体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的新型经济形态。工业数字经济概念蕴含丰富内涵,需从多方面深刻认识。

第一,工业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也称为工业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使用部门因此而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包括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工业数字经济超越了信息化部门的范围。20 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促使信息产业崛起为经济中创新活跃、成长迅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部门。但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可以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广泛应用到工业经济各行各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这种数字技术的深入融合应用全面改造制造业,塑造整个工业经济新形态。

第三,工业数字经济是一种技术经济范式。信息技术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外溢性、互补性特征,将带来工业经济的新一轮阶跃式发展和变迁,推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引发基础设施、关键投入、主导产业、管理方式甚至国家调节体制等最佳惯行方式的变革。如伴随互联网与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手机终端设备产业出现跨界竞争现象,移动互联网使互联网不再被办公场所限制,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二)工业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

1、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必然催生也必须依赖新的生产要素。如同农业经济时代以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以资本和技术为新的生产要素一样,数据将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引发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每年增长50%,每两年翻一番。迅猛增长的数据已成为社会基础性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潜力和能量。数据存储和计算处理能力飞速进步,数据的价值创造潜能大幅提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如今人类95%以上的信息都以数字格式存储、传输和使用,同时数据计算处理能力也提升了上万倍。数据开始渗透进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人类价值创造能力发生新的飞跃。由制造企业所生产的数据、由数据所萃取的信息、由信息所升华的知识,正在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新驱动、商品服务贸易的新内容,带来了新的价值增值。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具有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了数据资源具有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二)信息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信息技术创新活跃,不断拓展人类认知和增长空间,成为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信息技术的创新进步和普及应用,正是当下时代变迁的决定性力量。区别于以往的通用目的技术,信息技术进步超越了线性约束,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遵循摩尔定律,每18个月综合计算能力提高一倍,存储价格下降一半、带宽价格下降一半等产业现象持续印证摩尔定律效果。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加速进步,产业应用生态持续完善,不断强化成长。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加速进步,产业应用生态持续完善,不断强化未来发展动力。此外,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生物、能源等技术融合,带动群体性突破,全面拓展人类认知和增长空间。

(三)产业融合是推动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纵观历史,先导性产业部门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日趋减少,通用目的技术与产业融合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纺织等先导性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一度超过40%,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化工等先导性产业部门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到20%左右,现如今主要国家信息产业等先导性部门的比重稳定在6%左右。工业数字经济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出增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工业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制造业发展空间。一方面,工业数字经济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从消费向生产,从线上向线下拓展,催生O2O、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带来的全要素效率提升,加快改造传统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传统产业利用工业数字经济带来的产出增长,构成工业数字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驱动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

(四)平台化生态化成为产业组织的显著特征

平台成为工业数字经济时代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组织,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汇聚的核心。一方面,平台新主体快速涌现。商贸、交通、工业等垂直细分领域平台企业发展迅猛。1995年至2015年间,平台企业的市值从 167亿上升到2.56万亿,增长超过150多倍。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加快平台转型。传统IT巨头向平台转型,微软2016年并购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将微软的IT技术优势与平台融合,打造更为互联、更加智能的生态系统。传统制造企业也开启平台化转型,如传统建筑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大力开发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已接入超过23万台设备,实时采集5000多个运行参数,能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五)线上线下一体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工业数字经济时代,不断从网络空间向实体空间扩展边界,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一方面,互联网巨头积极开拓线下新领地。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全球信息网络巨头正在加快战略布局,大规模向实体经济扩展。2016 年以来,阿里巴巴先后入股三江购物,与百联、日日顺合作,成为联华二股东,与现代物流和实体零售企业结合在一起,共同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加快从线下向线上延伸,获得发展新生机。制造业领域的巨头企业,正在基于网络再造公司,通过建立平台生态系统,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拓展新时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海尔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企业全系统全流程,实施互联工厂,大幅提升整体效率,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以上,交货周期缩短一半以上。在制造领域,虚拟实体融合重塑制造流程,提升制造效率。依托日益成熟的网络物理系统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赛博空间构建起虚拟产线、虚拟车间和虚拟工厂,实现产品设计、仿真、试验、工艺、制造等活动全部在数字空间完成,重建制造新体系,持续提升制造效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就是虚拟实体融合制造的典型应用。在流通领域,线上线下融合丰富市场竞争手段,重塑零售模式,提高零售效率。线上交易消除时空界限,释放长尾需求,线下交易丰富用户感知,提升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聚合两种优势,满足用户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三)发展工业数字经济的意义

工业数字经济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并激发新业态新模式,使传统制造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变为可能,推动工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准、结构更合理、空间更广阔的阶段演进。

1、企业运行成本大幅降低

一是大幅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工业数字经济改变传统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大大降低制造主体获取相关信息的费用。如近年来网络提速降费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底八项降费举措惠及客户,中国移动流量资费由2018年底的1.35亿户扩大到4.1亿户,流量单价降低34.7%。二是大幅降低资源匹配成本。工业数字经济打通线上线下两个空间,大幅降低资源发现、契约签订、监督实施费用,并解决主休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贵州“货车帮”开发“中国公路物流GPS运力资源整合平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极大减少公路物流运输资源浪费。2020年前三季度,使贵州省货车空载率减少8%, 物流成本降低7%,为企业节省成本约600亿元。三是大幅降低资本专用性成本。工业数字经济有效解决企业固定资产或人力资本用于特定用途后,不能经济性用于其他用途的问题。沈阳i5 机床依托互联网,提供产品租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服务模式,客户无需次性拿出大笔资金购买设备,只需支付部分定金,就可以接单生产,最大程度摊薄专用性资本购买和使用成本。

2、企业运行效率显提升

一是不断深化产业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改进与由此引发的交易费用决定了专业化分工程度。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导致专业化分工日趋精细化、精准化,产业分工、产品分工、模块分工日趋深化。“众包” 改变了以前只有大型物件,如飞机、汽车等才能实现生产分工的情况,把更多过去由企业内部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形式外包给非特定大众网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专业化分工提升运行效率。二是提升企业间生产协同水平。实体经济通过利用工业数字经济,将分散生产的实体组织在一起,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以完成单一实体不能完成或不经济的任务,实现总体效益优于单独效益之和。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通过实施数控机床设备数字化改造,构建设备智能互联网络,搭建开放共享的协同设计与制造平台,2016年实现400 台套数控集装联网规模,并推30%联网企业开展协同设计,40%以上联网设备承接网络订单,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创“推倒企业围墙、打破区域界限”的现代制造新局面。三是助力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工业数字经济能够把市场信号更快、更准确的传递到供给侧,把优质商品信息更高效、更便捷的交换到需求端,从而通过线上的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找塑料网创新OEM (代加工)模式,将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实现按需生产、个性化定制生产: 青岛红领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只需动动鼠标,就能获得个性化正装,真正让企业掌握需求后进行精准供给,大幅提升生产效率,2019年1-7月公司定制业务销售利润同比增长150%。

3、企业组织方式创新不断涌现

一是企业新型生产、管理、营销组织模式加速变革。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导致组织科层化和一体化,而数字革命所带来的交易费用下降促进组织扁平化分散化。工业经济时代纵向一体化组织开始瓦解,企业间网络、平台生态体系等柔性生产组织方式快速发展,产业组织也开始从寡头、垄断竞争向更加充分的竞争演进。二是新型组织形态不断产生和快速发展。工业数字经济在实体经济中应用日趋深化,产业界积极推动平台化、生态化发展。平台企业加速壮大,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中,20年前没有一家平台企业,10年前仅有微软1家,2019年已有6家。苹果、谷歌、微软等平台企业的市值超过美孚石油、强生等老牌跨国企业;传统产业加快向平台转型,GE打造Predix 平台和多样工业APP应用,对航空、医疗、风电等智能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服务,大幅提升运行效率和价值空间;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席卷全球,95%以上独角冉企业属于数字经济领域,2008年成立的Airbnb 公司估值高达300亿美元,超越百年企业希尔顿。

4、企业形态加速重构

一是智能化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信息网络加快向高速移动安全泛在方向发展,新代高速光纤网络、高速无线宽带加快普及,5G和超宽带技术研究深入推进;物联网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设备、终端等接入信息网络;工业数字经济与传统电网、公路网、铁路网等深度融合,正在形成万物互联、泛在感知、空天一休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极大的提升经济活动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成为支撑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二是“工业数字技术经济范式”加速形成。工业数字经济与各行业各领域融合渗透,有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引发新工业革命,传统产业发展理念、业务形态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新的技术济范式加速形成。以智能制造为例,工业数字经济融合应用带来产品、机器、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客户需求实时感知能力到产业链、创新链的快速响应,从资源碎片化、在线化、再重组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正驱动新型经济范式加速构建。三是工业数字经济成为重塑经济发展模式的主导力量。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驱动放大全部生产力的“乘数型”生产力,成为重塑经济结构和提升生产率的主导力量。近年来,工业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推动020、分享经济等新形态持续涌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兴起,精准农业、农村电商等新模式方兴未艾。

三、工业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态势

(一)长三角地区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在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以创新策源地为引领发展工业数字经济,打造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链融合,涌现了一批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为代表的具有全球地位的头部企业。同时,龙头企业通过资本和人才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带动民营企业积极发挥投资能力,彰显强劲活力,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利支撑。

江苏省:积极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组织实施重点平台建设工程和“企业上云”计划,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势明显,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等城市在该领域排名均位于前列。

安徽省:加快推进“数字江淮”中心建设,开展“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及智能语音产业集群。并携手沪苏浙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承接产业布局、转移,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强与苏南、杭州、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互动。

(二)珠三角地区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珠三角地区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以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战场,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能级,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打造数字化政府治理新模式,以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创新发展。

广州市:背靠珠三角完整的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业体系,能够为新零售新业态的崛起带来更短的供货时间、更低的流通成本和更高的商品质量。从制造、分销到零售,新技术的运用模糊了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边界,广州地缘上的优势让数字商业新零售迸发出新的能量。

东莞市: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发展规划重点,统筹协调新型基础设施的全市部署,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在“新基建”战略的推动下,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市计划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850亿元,力争突破900亿元,其中“新基建”占比大大提升。截至5月,全市在建和拟建“新基建”项目共90个,5G网络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项目正加速落地。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抓住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东北三省正加快工业数字经济建设步伐,以实现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力培育与社会民生服务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发展的技术、企业基础和产业大军,是实现制造业加速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数字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至关重要。

辽宁省:现有国家级高新区9个,省级高新区10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也位居全国前列,有良好的硬件基础。工业数字产业正在成为助力辽宁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辽宁省全力支持华为、科大讯飞等互联网企业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与工业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加快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沈阳法库作为东北首家5G机场通航机场以及新松机器人企业在工业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四、自治区各领域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煤炭行业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煤炭行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传统行业之一。煤炭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决定着我国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和安全程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与煤炭行业企业的业务模式相对应,内蒙古自治区的信息化工作主要集中在安全生产、煤炭供销、企业管理、物资设备等领域。随着信息管理、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自动控制、传感器、数字视频和现代管理等领域的综合发展,煤矿企业信息化正向业务整合、信息集中、应用集成、自控管理、预警监测、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

从煤炭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角度看,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型煤炭企业的逐步崛起,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为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煤炭企业信息化也从原来的“急用为先、局部建设”的思路转向“统一规划、统一 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的建设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从煤炭行业自身管控模式角度看,煤炭企业经过大规模兼并重组后,处于从粗放式单一企业管理向现代化集团管理转型过程中,根据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治理 模式的不同,集团企业对下属公司通常有财务、战略、运营三种管控模式。不同的管控模式,对业务、财务、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信息化存在较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应用架构的层次划分、数据存储的集中与分布、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等各个方面。从煤炭行业自身业务特点角度看,煤炭企业普遍更加重视生产和安全相关的业务领域。受此影响,煤炭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监测监控以及矿区通信专网等工程建设普遍比较重视,而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相对 较弱。同时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井下数据采集难度大、基础作业环境信息要求精度高、实时监控信息量大等特点,从而对自动控制、地理信息技术、传感器、海 量数据处理能力等前沿技术的应用需求较高,可以预见短期内生产安全类系统 仍是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从煤炭行业信息化前期发展角度看,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极度不平衡。自治区内国有重点企业,如伊泰、西蒙煤炭等公司信息化建设情况较好,一般地方小煤矿,信息化建设普遍较为落后。中小型煤炭企业对信息化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多数未设置专 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相关人才和技能储备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

总体来说,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近年,由于需求萎缩、价格下降、煤电矛盾等客观原因,国际金融危机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由此对煤炭行业的信息化投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经济回暖,世界能源消费的中心向煤炭领域转移,煤炭企业的经营环境向好,兼并重组后对并入中小煤矿的信息化改造,成为支撑了煤炭行业信息化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二)煤化工行业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能源化工品的需求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能源、化工领域中己占有重要地位。在能源紧张的形势下,煤化工项目受到了国内外大企业的重视,而内蒙古己走在了发展煤化工项目的前沿。大型煤化工不仅是内蒙古的新型产业,也是比较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布局正在进行不断完善,其中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内蒙古煤化工产业正在以一体化、大型化、基地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依托优势煤炭资源,即以焦电石合成氨甲醇等煤化工产品为基础,在传统煤化工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近年来,国家新型煤化工5大示范工程又全部落户内蒙占地区并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传统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并存的局势,也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煤化工产业大区。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平台建设、软件系统购买和建设,网络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目前,绝大多数煤化工企业都上了微机系统,建成了内部局域网,能够通过网络共享数据和资源。内部网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连,可进入互联网进行资料查询。并通过互联网和集团公司内部网进行数据交换。煤化工企业在硬件上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基本配置。许多煤化工企业都拥有许多先进信息设备、系统和技术,如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大型数据库、煤化工专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软硬件管理、维修维护技术,在今后还将拥有多媒体和可视化等技术。大部分煤化工企业中,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资源管理)等信息化系统都有不同程度应用。

在信息化应用程度和发展水平方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大多数煤化工企业普遍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机构,但该机构管理水平和管理权限不是十分明确,管理职能和其他机构存在重叠现象; 煤化工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采用信息化手段与人工手段相结合方法; 在煤化工企业内部普遍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了政务信息共享。实现了信息安全保障,政务信息、督办情况、会议通知等办公信息无纸化传输,下一步要实现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功能,并要建立一个全面、深入、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各个不同系统之间集成,如果是大型集团公司,建立信息平台来实现各个子单位之间信息集成; 在网络营销方面,煤化工企业上网数量逐渐增多,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网站,但是在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挖掘,尤其是电子商务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总体来说,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在信息化应用深度和广度表面,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给煤化工企业应该带来便捷、效率和效益。

(三)钢铁冶金行业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支柱性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智能制造方面发展迅速,钢铁产能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区钢材产量为2565.03万吨,较2018年相比增长305.57万吨;粗钢产量为2653.69万吨,较2018年相比增长346.11万吨。其中,包头市为内蒙古最大钢铁产业基地,2019年包头市钢材产量占内蒙古钢材产量的71.85%,包头市粗钢产量占内蒙古粗钢产量的75.02%。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领导对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各种技术融合发展形成的工业互联网还比较陌生,自治区大部分钢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仍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尚未做到对生产管理系统的完全支撑,工控体系未能有效衔接,生产过程全要素管理能力欠缺;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贯通难,业务协同能力弱;尚未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难以开展产业链延伸服务;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固化积累生产经验与知识;人才储备不足,产品研发受到制约等问题。钢铁企业的各类信息系统缺少分析和决策支撑能力,大数据平台缺少足够的数据治理与分析工具,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尚未完全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可以全面重塑生产体系,与其他省份相比,我区钢铁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五、自治区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核心问题及面临形势

(一)工业数字经济核心发展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工业正加速发展,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部分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但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自治区工业仍处于“跟随”态势。广东深圳依托信息产业优势,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抢占创新高地;浙江宁波围绕智能经济等新经济领域培养新一代企业家,连续实施“3315”创二代人才提升计划,全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上海通过制定《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引导创建绿色工厂,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在中部六省中,湖南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311”工程,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提高成果转化率;安徽注重园区承接,建议以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代表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探索南北合作共建园等新型园区建设模式;湖北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等市场化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资金与重点项目搭建对接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造成自治区工业长期处于“跟随”、“弱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矿产资源优势与产业竞争实力劣势之间不相适应

自治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矿产达158多种,其中,有多种位居全国前列,具有突出优势的矿产包括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等,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矿的亚洲第一个现代化露天煤矿。自治区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构建了早期工业体系,矿产资源配套程度高,是国内主要有色金属、稀土等资源生产基地。然而,自治区资源型工业优势未能转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这种落差突出表现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匮乏的创新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治区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不高;全国“两院”院士在自治区工作的寥寥无几,没有“985”高校,“211”高校仅有一所。资源优势难以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转化为产业优势,直接后果就是自治区工业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存在陷入“资源比较优势陷阱”的风险。

2、传统工业势能大与新兴产业动能小之间不相适应

从产业结构来看,自治区传统工业仍是推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有色金属、新型钢铁、现代化工、绿色建材、绿色食品等传统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0%以上。近几年,自治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在个别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企业,不过,与传统工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尚小。随着自治区传统工业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传统的生产工艺、制造模式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新旧动能转换要求日趋紧迫,急需构建新常态下的新型工业体系。

3、跨越式发展意愿强与破立式意识弱之间不相适应

实践证明,工业仍是支撑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大力振兴制造业,强化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仍是当前大多数省份追求的目标。2020年,GDP总量排前两位的省份广东与江苏三产比重分别为4.9:45.2:49.9和5.2:44.7:50.1,尽管三产比重已超二产,但两个经济大省的二产仍起着关键支柱作用。面对各地“竞位抢先”式的发展,自治区工业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愿日益强烈,但依赖传统工业原有的发展路径、制造模式等想法依然存在,缺乏大胆创新的破立式思维意识。自治区工业要想改变“跟随”、“弱势”的竞争态势,必须有所取舍,必须聚焦重点,另辟蹊径,必须在“特色”和“优势”上做足文章,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业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面临的机遇

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复苏阶段,全球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自治区发展定位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将为自治区开放发展带来新机遇,自治区“十四五”期间的工业产业发展定位将为承接重大工业产业转移,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更具号召力,随着包头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批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呼包鄂乌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发展政策、释放改革红利、健全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环境,为自治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创造良好条件。将对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历史性战略机遇,必将迎来工业经济发展黄金期。

2、面临的挑战

1)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产业需要进行调整

内蒙古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为主体,目前正面临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严重不足、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急剧下滑等一系列严重局面。因此,从全区经济发展需求来看,在夯实工业产业基础能力基础上,迫切需要通过融合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2)国内区域产业竞争升温,资源争夺进一步加剧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区域之间、省市之间在人力资源、市场资源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竞争更为激烈,传统产业在吸引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越来越大压力,需要通过实施互联网+工业,提升产业整体结构,增强对各类资源的吸引力,确保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传统工业企业受技术与管理水平限制,对实施互联网+工业的认识还存在不足

总体上看,内蒙古重点产业领域的工业企业由于受技术与管理水平方面的制约,在对两化融合、互联网+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加大互联网+工业培训,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扩大相关试点示范工作,进而使工业企业明确互联网+工业的内容与实施策略。

4)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趋势愈发明显

国内外先进的工业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生产模式、管理模式进行调整,逐步从生产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过渡,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

六、自治区工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

(一)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传统产业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要

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等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升级。加大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大胆探索。

(二)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着力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创新方面,要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绿色方面,要强化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变。开放方面,要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试点示范建设,有序扩大对外开放。

(三)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增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数字经济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大作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充分发挥我国在互联网等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七、自治区工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路径

(一)夯实工业数字经济产业基础

1.1、工业数字经济产业基础概述

工业数字产业是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并广泛地在工业、制造业应用,进而推动工业数字经济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工业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和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四个行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数据采集、存储的基础设施,主要开展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可穿戴设施和传感器等硬件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包括相关机器设备的硬件制造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设计。信息通信业主要包括从事利用现代化的数据传输中介,即时、准确、完整地将信息传递到需求方,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讯、卫星通讯和移动互联网等。软件服务业包括计算机软件、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软件技术,主要从事基于现代电子计算机设备和数字技术搜集、整理、筛选和处理信息资源,为相关组织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服务。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技术的研发,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语音、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同产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跨界融合,实现工业数字经济产业的数字化渗透、交叉和重组,改变产业原有的价值创造方式。一是各产业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力提升了产业的价值创造效率。例如,传统制造企业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产品生产方式,实现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监控以及端对端的数字信息整合。二是不同产业之间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新排列、整合和重构价值创造过程,依靠数字产品横向延伸价值链和数字技术纵向衍生产业链而衍生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颠覆了原有的价值创造方式。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传统制造业渗透催生出平台经济、O2O、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制造企业依托APP全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由制造向研发、营销和服务等多场景延伸,推动企业和供应商、顾客、股东等利益相关者保持动态协调。随着工业数字经济产业的不断夯实,各产业企业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市场感知能力、关系整合能力和超前预测能力将不断提升,将深化关联产业价值网络的横、纵向跨界整合,通过网络资源的动态组织和配置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2.2、自治区提升工业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主要措施

夯实网络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固定宽带千兆网络等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提高宽带接入能力,将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省干线重要路段、企业、园区、写字楼,继续执行新建小区光纤入户和老旧小区光纤入户改造,提高自治区网络传输能力,并加强网络安全管控能力。加大对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乡村用户接入宽带,加强乡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实现城乡网络一体化。

推动新型网络建设。加快内蒙古自治区5G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布局5G基站站点,实现重点区域全面覆盖。5G网络的普及将有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推动广电5G一体化发展,加快通信网络设施IPV6改造升级和推广应用,促进有线电视网络转型升级。在物联网建设方面,推进新型网络、窄带物联网等网络部署和拓展行业应用,加速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智能化水平,扩展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广泛部署自动感知终端,形成基础设施物联网络。同时引导社会资源对物联网感知(RFID、传感器、视频监控、智能终端等)、新一代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建设的投入,推进移动互联网建设,逐步形成安全稳定的智能化网络体系。完善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验基础设施,建设面向车联网、智能驾驶、无人机、无人配送等新技术新装备的专用试验场景。建设数字园区,鼓励企业共享研发和生产能力,推动园区智慧管控和服务。

积极打造新型数据中心。夯实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为主体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鼓励其他盟市开展大数据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新型数据中心建设,鼓励数据中心UPS加大锂电池应用,推动用独立于IT机架的独立式区域框架系统建设数据中心,提高区域部署的效率,鼓励运用间接风侧换热取代水侧换热,改善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方式。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整合一批分散的数据中心,着力推进建设承载力强、安全性高、云网连接能力强且节能环保的高标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基础数据备份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企业数据灾备中心。在提高数据储存能力及数据安全性的基础上,推动数据交易定价机制和大数据交易服务机制的建立,推动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推进数据的开放和强化利用,以政务数据逐步开放为引导,鼓励企业、科研、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开放数据。鼓励开展云计算、边缘计算应用,以加快建设国家政务云北方节点、北斗内蒙古分中心。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内蒙古自治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坚持创新发展,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减少运营成本。突破关键软件及云平台等短板,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育龙头企业,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产业竞争力。建设内蒙古完备的软件及服务业行业产业链。

提高软件支撑能力。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在优势领域的融合应用,加速赋能传统产业。探索开发“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及体系架构,鼓励企业发展软件定义网络、5G软硬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关键产品及信息安全产品,提高软件支撑能力,推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在信息安全产品研发方面,将着力推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工控安全等领域发展,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补齐软件与信息服务短板。鼓励企业加强对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技术的应用和产品创新,数据库企业应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需求为牵引,以自主可控的数据管理为中心,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支持企业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围绕应用需求构建安全可靠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云平台,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鼓励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研发特定工业APP。鼓励发展面向工业互联网、5G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应用软件。

构建高水平产业园区。推动建设重点软件园产业生态及发展环境。提升软件园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水平,引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打造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鼓励软件园建设信息化智慧园区,围绕智能设施、智慧运营、精准招商、企业服务和数据资产等方面,建设有产业集群特色的专业化软件园区。优化产业规划,重点发展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集群。

工业大数据。促进大数据在内蒙古地方特色产业应用,特别是农业、能源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稀土工业、生物高技术产业等行业的应用。选择重点行业、典型企业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试点。引导制造业龙头企业开放数据和服务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利用大数据支持品牌建立、产品定位、精准营销、质量诚信提升和定制服务等。

云计算。培育云计算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与云计算技术的融合创新,构建工业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及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设备管理、业务经营等全流程云服务。拓展云服务业务,加速向云计算转型。鼓励云计算的创新创业,推动本土的中小企业发展。

信息通信技术。大力支持研发超高速宽带接入、核心路由交换、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量子通信等技术,加快建设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网络、平台和应用。

(二)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振能级

3.1、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概述

当前,国家和各省市纷纷出台企业数字化政策。2020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可见,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紧迫任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网等技术手段。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生产模式、经营管理转型升级的一个动态过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全新的数字化价值。

企业数字化转型具备五大特征。一是数据赋能。积累海量数据,并将数据转变为生产力。在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开展精准营销、提升运行效率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驱动自身优化决策。二是互联互通,企业生产、财务、销售等不同系统之间达成数据互联互通,协同共进。三是人机协作,人与信息通信系统在认知学习、分析决策、知识交流、自主执行等方面实现深度交互迭代,共同提升企业整体数字化能力。四是生态协同,企业以网络化协作弥补单个企业资源和能力不足,通过协同制造平台整合分散的制造能力,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共享,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五是高效敏捷,企业可以及时感知环境变化。并有效、快速对其做出响应。

整体来看,通过企业从数字化转型程度,以及转型关键价值点的契合程度,可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企业对转型关键价值点的精准识别,及关键点的高度数字化转型。

1.0阶段∶企业仅针对普适的数字化转型环节开展转型,例如财务报销、OA办公等。数字化转型的程度较低,未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度挖掘。

2.0阶段∶企业仅针对普适的数字化转型环节开展转型,尚未识别到转型关键价值点。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深度挖据数据价值,开始深度应用智慧化技术。

3.0阶段∶企业识别到需要转型的关键价值点,并针对关键价值点开展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程度仍不高,还在探索或小范围试验,对于数据价值的挖掘仍不足。

4.0阶段∶企业精准识别到需要转型的关键价值点,并针对转型关键价值点开始数字化转型。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数字化转型,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开始应用智慧化技术并产生可观效益。

2、自治区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措施

1)按生产环节划分推进数字化转型主要措施

l企业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打造融供应商寻源管理、计划和需求管理、供应商评估、合同管理、采购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物料控制、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等于一体的企业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推动企业供应商资源平台、供应商对接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的生态互联,实现采购需求实时同步,价格信息实时更新,履约情况实时跟踪,仓储物流信息与销售代理商、承运商等实时共享,成为集价值连接者、供需匹配者、市场设计者于一体的平台化智慧型企业。

l企业研发设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推进企业产品设计的数字化管理。对产品设计信息、图纸数据发送接收结果、产品设计变更信息进行记录,建设可为财务、供应商关系系统等提供基础数据,并被其他系统调用的研发设计数据库,实现上云上平台。另一方面,推进企业工艺研发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典型工艺路线设计,在3D设计环境里与CAD集成、PLM集成,实现与客户ERP、PLM或供应商设计系统的高效互联。

l企业生产制造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在生产管理环节,推动数字技术在计划、执行、分析等环节的全面应用,建立高效智能化的产能预测系统、生产计划系统、生产执行系统,并实现系统之间的交互集成和实时同步更新;在质量管理环节,推动数字技术在质量管理PDCA循环中的全面深入应用,通过与顾客数据平台、采购平台、第三方信息管理平台的对接,优化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管理;在设备管理环节,完善数字化的档案资产管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工装管理、能源管理、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通过接入公共平台与供应商、客户共享设备的信息与管理策略;在安全管理环节,通过将设备安全系统、物流车辆管理系统、仓库安全管理系统、能源安全管理系统与公共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互通连接,形成对生产车间、物流车辆、室内外环境的生态级安全管理。

l企业营销服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大数据中心、行业协会、外部客户、卖场或其他公共/私有平台进行数据集成交换共享。建立智能化的需求预测能力,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需求预测信息给供应商。

l企业职能协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持续推动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关键职能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各个职能系统数据的高效共享对接,打造“上云上平台”的企业管理驾驶舱系统,努力推动企业向自感知、自协同、自调整、自优化、自循环、自治理的智慧型组织迈进。

2)按行业划分推进数字化转型主要措施

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和终端产品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加快设备智能化改造,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通过优势工业智能化,助推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

化工行业。聚焦化工供应链物流、安全生产及能源管理等重点环节,鼓励运用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化工厂内的生产智能化监测与分析、管理精益化,实现化工厂外的供应链智能化协同、产业链供给优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本增效、提质降耗。

钢铁冶金行业。支持钢铁企业打通生产数据内部壁垒,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全面链接。推动产品质量优化,聚焦产品内外缺陷识别的在线检出和自动质量判级,准确、及时、有效地检出和识别表面缺陷。推动生产能耗及环保优化,建立参数模型,推荐最优控制参数,实现燃烧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煤炭行业。鼓励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对煤矿生产参数及状态进行集中监控,对煤炭企业生产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鼓励支持利用5G等新型网络赋能煤炭生产,开展煤炭井下生产无人化运输建设,降低工业安全风险。

热力行业。支持企业打通研发与设计之间的数据闭通路,实现生产过程中实时状态和设计、维修的有机结合。提高产品研发效率,预测性定位故障。准确、及时管控生产过程,有效缩短因维修而造成的停修时间。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维护和运营,实现热力行业降耗节能安全环保发展。

推进现代农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融合应用。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云,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建立起面向全自治区的农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鼓励利用探头、传感器、摄像头等终端设备,采集储存影响作物生长重要因素或牲畜饲养过程中的重点管控因素的数据,建立生产可视化、可调控的灾害预警模型,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鼓励农牧龙头企业打造覆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终端销售”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等方面应用。推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推动奶制品产业前期的研发生产、中期的运输销售和后期的回款再生产的智能化管理。鼓励中小乳制品加工企业利用物联网的数据,打通生产和消费的壁垒,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高发展新引擎

1、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集团(GE)研发部门提出,作为美国传统制造业巨头,GE在传统制造模式发展成熟之际,率先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其对工业互联网最初的定义是:“从机器上捕获数据,并将有价值的思想反馈给客户”,以帮助客户优化资产和运营效率。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托、重要途径、全新生态。

工业互联网产业是为满足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集合。包括上游硬件设备和软件提供商;中游工业大数据采集企业、数据存储和云计算企业、提供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的企业、工业软件服务企业以及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企业;下游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

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倡导进入实践深耕阶段,形成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基本建成。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重点工作、推进战略实施。二是加强政策指引,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等十余份文件,系统推进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建设,搭建起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实施项目牵引,连续两年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累计利用财政资金55亿元,带动投资400多亿元,在突破关键技术、培育解决方案、建设公共平台等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四是强化政策传导,推动27个省(区、市)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通过设立专项、建立专班等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初步形成系统推进、梯次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大功能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一是网络基础设施规模扩张。高质量企业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5G+工业互联网深度助力企业内网改造。建成东南西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上连国际根、下接47个二级节点,标识注册总量突破16亿,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平台体系建设创新突破。培育并遴选了十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平均注册用户达140万,平均服务工业企业10.7万家。发展和支持了一批面向行业垂直应用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平台,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平台连接能力和赋能水平快速提升,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接近80万台。三是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提升。建成涵盖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和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国家、地方、企业三级联动的安全监测体系有效运行,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可监管。探索建立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

行业融合应用加速纵深拓展。一是从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延伸。工业互联网已应用到钢铁、交通、能源、物流等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在支撑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有效助力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高端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二是从效率变革向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延伸。工业互联网在全面提升研发生产效率的基础上,使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潜力得到有效激发,生产方式、管理范式持续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活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疫情期间大量企业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对接供需、配置资源、柔性转产,在快速实现复工复产、灵活响应市场变化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三是从单体应用向系统化、集群化应用延伸。大企业开放资源建平台,中小企业融入链条用平台,大中小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融通创新、协同转型的良好态势加速形成。在广东等先发地区,工业互联网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集群化应用渐成规模,产业链协同水平和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生态规模持续发展壮大。一是示范引领初见成效。以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为抓手,培育了一批解决方案提供商,引导设立了一批产业投资基金,涌现了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一批发展高地。二是技术标准加快发展。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工业智能、5G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化进程基本与国际同步,工业APP、工业机理模型、开源应用等加速发展。三是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以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等平台为支撑,以重大项目实施为牵引,产学研用各方在标准技术、测试验证、知识产权、产融对接等方面合作深入推进。四是产业经济快速增长。据测算,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2.50万亿元和3.14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2.72%和3.17%;分别带动就业岗位1892.98万个、2236.73万个。

总体上,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势头强劲、成效显著,整体处于国际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既存在长期掣肘工业发展的传统领域瓶颈,又面临伴随新兴领域发展而出现的新挑战。一是传统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高端通用芯片、传感器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工业软件特别是设计仿真等基础软件短板明显,核心算法、机理模型掌握和积累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高端化发展。二是部分新兴领域话语权较弱。开源软件是打破传统工业软件格局的重要手段,目前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开源项目均由国外企业或基金会主导,我国企业很少主导开源项目,大部分企业参与开源项目依然是在“搭便车”。三是资源要素保障依然不足。应用工业互联网前期投入多、回报周期也较长,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外部金融体系支撑力度不足,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现有人才队伍也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需要,领军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紧缺。四是推广应用基础整体偏弱。目前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方式粗放,管理水平较低,尚未完成精益生产改造,工业互联网规模化推广前提尚不具备。同时,国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大,工业整体上还处于3.0和2.0并存的状态,增加工业互联网推广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4.2、自治区发展工业互联网主要措施

l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提升行动

深化网络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企业以5G、IPv6、工业无线、工业无源光网络(PON)、边缘计算等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内网,推动企业提高生产设备联网率。加快外网体系建设。鼓励重点工业园区建设高质量工业外网,支持基础电信企业推进网络技术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重点区域、工业园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加强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推进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项目落地,打造食品加工、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解析平台,拓展网络化标识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强工业物联网支撑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基于标识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创新。

加快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积极培育跨领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围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投资构建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打造内部企业级平台,推动工业资源集聚,实现设备智能化互联、生产计划智能排产、生产过程智能管控。

统筹工业大数据设施建设。建设自治区工业大数据中心,支持鄂尔多斯、赤峰、乌兰察布等盟市建设工业大数据区域分中心,鼓励煤炭、能源、化工、冶金等领域建设行业分中心,汇聚、分析自治区宏观经济数据、主要行业运行数据,实现对工业经济和产业运行的监测预警,提供对稳链保链的支撑。

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数据保护等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指南;建设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与国家、各盟市态势感知平台对接,实现国家、省市、区县三级联动;鼓励能源、煤化工、冶金等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验证,提升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安全可控水平。

l加快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

深化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求制定实施数字化改造方案,鼓励企业加快淘汰无法满足改造升级要求的老旧设备,为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云夯实基础。鼓励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底层生产设备“上云上平台”,逐步引导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云端迁移改造。

推进重点行业融合发展。鼓励煤化工、冶金等行业开展先进过程控制、制造执行系统、智能传感器部署,进行生产流程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优化,以及能源管理和安全环保能力提升。鼓励装备制造等离散行业,开展生产装备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发展产品远程运维、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实现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设计优化和质量提升。鼓励羊绒纺织、农牧产品、医药健康等消费品行业,发展在线设计、客户体验和电子商务等平台,利用大数据感知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等新模式。

l推进新技术新模式应用行动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鼓励人工智能、VR/AR、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质量追溯、维护检修等领域的应用。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工业系统实体状态进行计算、优化形 成数据,映射到数字空间,用运算结果做出优化决策,优化生产 运行活动。应用边缘计算技术,利用工业设备装备的嵌入式计算能力,实施信息分布式处理,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应用区块链技术,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保证工业互联网数据的确权与确责,实现在标识解析、协同制造、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探索融合应用新模式。面向能源、煤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推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应用。推动生产制造全程可视化、质量追溯和预测性维护,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与深度优化。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资源,实现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集成和协同优化。推动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鼓励企业基于智能传感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实现远程咨询、远程运维、故障实时诊断、产品溯源、大型制造设备与生产线融资租赁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l开展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拓展行动

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示范。推动5G 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探索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与煤矿、冶金、化工等行业特定场景的应用试点,大力推进“5G+智慧矿山”、“5G+无人卡车”。鼓励企业面向供应链管理、柔性制造、生产过程控制、机器协作、库存管理、产品交付管理等环节,开展基于5G技术在工业数据采集、三维扫描建模、远程控制、视频检测、辅助装配等场景的先导性应用。

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聚焦本质安全水平提升,针对原材料、煤化工、矿山、冶金等重点行业领域,探索构建“坚持协同部署、聚焦本质安全、完善标准体系、培育解决方案、强化综合保障”等五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支撑体系,针对重点高危场景,培育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推进工业互联网+完全生产典型应用。

打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支持产业园区基于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建设,在基础保障层、智能工厂层和服务共享层,高效构筑全要素智能联动、深度协同、泛在拓展的园区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实现园区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提升园区智慧化能力。

l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行动

打造工业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支持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工业互联网特色基地,以企业制造能力共享、质量溯源为驱动,推动集群内企业整体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区域的主导产业企业,以工业互联网为纽带,发挥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同产业间企业开展协同协作。

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管理、虚拟仿真测试等工业软件。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提升工业软件与工业技术、知识、机理、经验的集成创新水平。支持研发设计工具和运营管理软件加速云化改造,形成一批引领作用突出、示范应用性强的工业APP。

l开展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行动

推动技术标准落地。依托自治区研究机构和国家工业互联网领域智库,结合自治区能源、煤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化体系建设,面向标准化需求,研究制定行业应用准则、特定技术应用标准和管理规范,遴选自治区优强企业对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先行先试,积极培育标准应用试点示范并开展推广应用。

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赋能本地制造业。推动工业软件/APP开发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以项目委托、咨询服务、评估指导等方式,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积极培育本地化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鼓励和引导自治区龙头企业,在企业自身转型升级过程中提炼总结项目经验,并面向同行业乃至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和实施服务,由服务需求方向服务供给方转型。

八、自治区工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为加强“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工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落地实施,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统筹考虑予以布局:

一是构建自治区新型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推动关键网络设备和智能网联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大力度推动长期卡脖子的各类软硬件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一批汇聚大量活跃创新主体和开发者的开源社区及平台。

二是构建自治区“一盘棋”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建设工业互联网区域、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着重建设包括工业数据管理服务、评估服务、产业监测服务及检测认证服务在内的四大类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三是加快平台创新和系统解决方案培育。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应用服务商,推进工业互联网关键软硬件产品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集成创新。面向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抓好产业示范基地、创新中心和APP发展生态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加快从“实验室”到“商品”的转化。

四是构建面向工业数字经济的新型产融结合体系。设立不少于100亿元的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培育包括技术研发、应用创新、测试评估、标准研制、人才培养等在内的产业生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百亿级以上的产业基金,与重大专项形成合力。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发数据资产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探索资源出租、服务提供等新型商业模式。

五是构建完善的行业治理政策法规体系。针对推进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引发的利益冲突、监管缺失等问题,开展前瞻性的法律储备研究,引导相关部门加快管理和业务创新。建立常态化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评估评价,引导区域、行业有序发展。

六是引进专项人才,强化信息技术领域人才支持。在已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通信服务业等重点紧缺岗位工程师人才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优先享受人才认定、薪酬补贴和人才公寓等政策,加快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