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沉寂已久的热度又再次被点燃——先有财政部官员在“2020泰达汽车论坛”上提出支持民族汽车自主品牌,掌握关键核心科技的观点,后有首都北京出台分量十足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来源:微信公众号“势银氢电产业聚焦”ID:energylink)行业喧嚣之下,一些企业也纷纷摩拳擦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综合 > 企业 > 正文

三问未势能源“氢能长征路”

2020-09-11 08:55 来源: 势银氢电产业聚焦 

近期,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沉寂已久的热度又再次被点燃——先有财政部官员在“2020泰达汽车论坛”上提出支持民族汽车自主品牌,掌握关键核心科技的观点,后有首都北京出台分量十足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微信公众号“势银氢电产业聚焦” ID:energylink)

行业喧嚣之下,一些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走到氢能行业舞台聚光灯之下,这其中就有“5年磨一剑”即将推出全系新产品的长城集团未势能源。前两天,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接受媒体专访,直言长城氢能过去5年走的路“算是走对了”,而对于未来,他形容为是一场“长征路”。细读陈雪松专访文章之后,势银对于长城过去和即将继续走下去的氢能“长征路”,仍有一些疑问待解,尤其是将这些疑问放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量,不禁让人遐想连篇。

一问:这条“长征路”到底要走多久?

如果从1842年英国律师和业余科学家威廉•格罗夫(William Grove)设计出第一款使用氢和氧来发电的燃料电池算起,人类探索氢燃料电池的历程已逾170年,可谓已经走过了无数个“长征路”。尽管如此,我们到如今仍难言已抵达氢燃料电池应用的“圣地”,特别是安全、规模化、多场景地利用氢能源和燃料电池动力。

联想到此番未势能源所言的氢能“长征路”,我们不禁要问,这条路到底还要走多久?尤其是把氢放在清洁能源革命大推进以及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背景下,这条路是否能尽可能缩短,让氢能源和燃料电池应用早日走入“寻常百姓家”?

对此,陈雪松从自身数十年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经历回答,这个时间可能并不会短,材料的研发一般都要5到10年,因为要从材料级别、零部件级别、系统级别、整车级别逐层进行验证。

技术研发的周期看来不会短,那么商业化应用呢?这个问题,在之前很多行业的发展倒是提供了一个反面例证,例如同样作为新能源的风能和太阳能,技术研发的周期并不长,但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导致产业化应用上“萝卜快了不洗泥“,至今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有很多风机太阳能电池板在“晒太阳”。

再比如与燃料电池最相近的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尽管规模商业化已经大踏步前进,但安全问题及续航里程焦虑的痛点仍未彻底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长征路”的初期阶段。

长城未势能源对于氢能的探索定位于“长征路”,显然是融入了对于行业长远发展的谨慎思考。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对于未势能源来说,这条“长征路”如今走到了哪个阶段,接下来该如何继续走好?

二问:自主核心技术到底掌握到了何种程度?

由于近两年中美贸易战引发的自主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受制于人,各大企业“卡脖子“问题成为各行业之痛,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今被国家层面给予了厚望,燃料电池行业更是扛起了“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做强民族品牌”的大旗。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努力攻关寻求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之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被行业内外广为看重。因此,未势能源即将推出的一系列新产品都被注入了一个厚重标签“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5年的技术攻关到底突破了哪些核心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到底解决了哪些“卡脖子”的痛点?

对此,陈雪松在上述专访中重点提到了未势的大功率电堆和高压储氢瓶阀,这两个一个关乎氢燃料电池动力的核心,一个关乎安全的核心。

未势的大功率电堆据介绍最大峰值功率实验室数字足够惊艳行业。

但势银更感兴趣的是未势能源电堆的其他一些已逐渐浮出水面的亮点,比如设计的鲁棒性。未势能源官方微信公号9月8日刊出的一篇《自主正向研发系列之三——未势能源五大杀手锏提升电堆寿命》一文,其中提到一组核心数据:“经实际测试,未势燃料电池电堆在1.2A/cm2电密条件下,电堆单电池标准偏差<2mV。” 势银就此咨询了行业人士,单电池电压一致性的确是影响燃料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而单电池标准偏差又是单电池电压一致性的最核心评价指标之一。“从这一点上来讲,未势掌握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的确是一大突破”。

那么,未势能源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上还有哪些更多突破?目前来看,只有等到未势能源的新品发布会上才可能和盘托出。

三问:“产品可靠性”如何被重新定义?

产品可靠性历来是众多行业企业推出的产品面向客户时,想竭力证明和着力打造的,对于氢燃料电池行业来说,不少头部企业给自己贴上了诸如“行驶里程XXX万公里”、“装车量XXX套”等等标签,更多的是利用产品市场应用端的业绩数据,这也是通行之道。

但对于长城未势能源来说,他们即将发布的产品要做的是“重新定义产品可靠性”。

这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要如何“重新定义”,才能打破对于可靠性的常规理解?

对此,势银捕捉到未势能源对于这种重新定义的核心解释:通过严格V型开发流程,在产品研发设计端通过上千项多层次测试来源头上打造可靠性。

原来,这种重新定义的区别集中在与“源头”和“终端”上,那么,这的确是一种对于可靠性的全新诠释。我们咨询了行业资深专家观点,他认为,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由于仍未大规模商业化,因此目前得到充分市场验证的产品并不多,这就意味着拿终端应用业绩来体现可靠性,对于新进入者,并不公平。产品可靠性如果能从设计研发的源头上就充分保证,那么终端市场应用上的表现相信一定也不俗。“上千项多层级测试如果能严格坚持到底,最终交付到客户手中的产品一定也是有说服力的”。

写在最后

通过公开资料,我们看到长城控股的未势能源注册成立于2019年4月,在这之前的3年,长城对于氢能的探索始于一个叫“XEV”的项目组,这个项目组据说一开始就吸纳了国际氢能前沿高端技术人才,而后又在2018年收购了国内有着近20年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历程的先驱代表之一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背靠长城深厚的技术传统和造车底蕴,又有着400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

无论如何,这样一艘氢燃料电池行业隐形的巨轮如今浮出水面,本身就足以值得行业瞩目,而围绕它的一系列未解悬念,也有待即将举行的产品发布会一一揭晓。

原标题:三问未势能源“氢能长征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